醫師詳解:異位性皮膚炎好不了竟是「口呼吸」惹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原因、飲食禁忌一文掌握

精華大綱
- 異位性皮膚炎與「口呼吸」有關!科學研究及 2 臨床實例
-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有哪些?4 大典型表現與常見併發症
-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解析:口呼吸引發的 5 大關鍵機制
3-1. 原因 1|皮膚屏障功能與乾燥環境
3-2. 原因 2|口呼吸增加免疫負擔
3-3. 原因 3|腸道菌相與全身發炎
3-4. 原因 4|睡眠品質與夜間惡循環
3-5. 原因 5|自律神經平衡與身心影響- 為何會「口呼吸」?4 大常見原因及危害:馬臉、暴牙
4-1. 口呼吸對兒童嚴重影響:「馬臉、暴牙」臉型改變-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禁忌總整理!3 大飲食建議一次看懂
-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根治?從藥膏、乳液到輔助療法
- 結尾:從根源告別「口呼吸」,輔助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之所以反覆發作,除了遺傳與過敏體質,也可能與「口呼吸」習慣有關!口腔顎面與呼吸道專家馬永昌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出現在嬰兒及兒童身上,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包括皮膚紅腫、乾裂與劇烈搔癢外,嚴重甚至會出現傷口感染。你是不是也感覺猛擦異位性皮膚炎乳液、異位性皮膚炎藥膏卻不見好轉?馬醫師提醒,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口呼吸」習慣沒有改掉!也有不少臨床案例發現,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的患者自從改掉口呼吸的問題後,異位性皮膚炎狀況明顯好轉,不但睡眠品質提升,更漸漸擺脫藥物。本篇將由馬永昌醫師替我們詳細解說口呼吸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關聯、背後機轉與臨床案例,並教你透過宏觀角度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幫你盡快擺脫搔癢難耐的日常!
異位性皮膚炎與「口呼吸」有關!科學研究及 2 臨床實例
你可能會有點吃驚,甚至從沒想過「錯誤的呼吸方式竟然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實際上在 2015 年日本 Yamaguchi 等人針對當地 2 至 6 歲幼兒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 468 人,結果顯示,有口呼吸習慣的幼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比例顯著較高,是沒有口呼吸習慣者的兩倍以上。學者發現,就算排除氣喘、過敏性鼻炎病史、家庭遺傳等因素,口呼吸仍與異位性皮膚炎獨立相關,也推論學齡前兒童口呼吸可能促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或惡化。
韓國 Lee 等人也曾在 2021 年發表,對 8 至 11 歲兒童共 1,507 人進行問卷及口腔檢查,結果同樣發現慢性口呼吸與異位性皮膚炎呈正相關,且睡眠中的口呼吸與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疾病有著密切關聯。
除了上述這兩項大型研究,還有多項兒童及青少年研究一致指出口呼吸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或嚴重程度呈相關。如義大利 Perugia 等人在 2015 年調查 2 至 17 歲兒童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孩童中口呼吸習慣的盛行率明顯偏高。
一位名為琪琪的 13 歲兒童,長年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且因鼻塞過敏而長期習慣口呼吸。在接受腺樣體切除手術並配合口腔肌功能訓練後,他的呼吸習慣獲得改善,不但提升睡眠品質,連原本難以控制的濕疹症狀也明顯緩解。
另一位 32 歲的成年患者阿儀,同樣因過敏性鼻炎而習慣口呼吸,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在接受鼻炎治療並練習 Buteyko 呼吸法後,她的皮膚狀況在未增加藥物劑量的情況下明顯好轉,同時精神與專注力也隨之提升。
這些案例說明了當醫師可以用系統性整體的眼光去看待患者的睡眠、呼吸與生活習慣時,往往能取得比單純藥物猛攻皮膚更好的效果。馬醫師也分享:「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愈來愈重視詢問患者的睡眠打鼾情況、張口呼吸等習慣,因為往往從那裡入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有哪些?4 大典型表現與常見併發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臨床表現主要有 4 大類,包括皮膚乾癢脆弱、發癢、特定部位反覆出現濕疹等,連帶影響睡眠品質、免疫系統下滑,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伴隨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和氣喘。
-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1|皮膚屏障功能不佳: 導致皮膚乾燥、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2|反覆性濕疹病灶: 在特定部位如四肢彎曲處、脖子、眼皮等反覆出現紅腫、發炎。
-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3|劇烈搔癢: 尤其在夜間會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品質。
-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 4|滲液與苔癬化: 長期搔抓患部可能會滲出組織液,皮膚增厚、變粗糙。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解析:口呼吸引發的 5 大關鍵機制
很多人以為皮膚過敏塗個乳液、抹個藥膏就能解決,但其實沒那麼簡單!人體的運作十分複雜,甚至可以說是如同生態系般環環相扣。而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皮膚本身的屏障缺陷外,通常還與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有關,譬如生活習慣、呼吸型態與全身性因素等。其中,「口呼吸」就是近年被多項研究與臨床觀察指出的關鍵誘因之一,會透過多條路徑影響我們的皮膚。
以下我們整理出口呼吸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 5 大關鍵機制: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 1|皮膚屏障功能與乾燥環境
有兩件事我們要先知道,第一,皮膚是「保水」的臟器,當體內水分不足、皮膚表面濕度降低時,角質層屏障功能會更加脆弱。第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本就屏障不佳,容易乾燥、缺乏保濕因子,基因上「絲聚蛋白」(filaggrin)的缺陷就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原因。
這些這與口呼吸有什麼關聯呢?有半夜張口睡覺習慣的人都會發現,早上起床經常感到口乾舌燥,這就是因為透過口呼吸時,冷而乾燥的空氣會直接灌入,不僅會讓口腔變乾,身體水分也會加速散失。此外,鼻呼吸能釋放幫助血管擴張、殺滅細菌的一氧化氮,口呼吸則會失去這層保護,容易導致皮膚微循環變差、修復力下降。
馬醫師說明,雖然目前尚無直接研究證實「口呼吸使皮膚更乾而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但環境的乾燥確實是濕疹加劇的常見誘因,譬如冬季乾冷時皮膚容易癢裂,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可以推論,口呼吸導致的局部和全身乾燥狀態,可能讓原本就脆弱的皮膚屏障雪上加霜。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 2|口呼吸增加免疫負擔
鼻腔不僅是「加濕器」,也是重要的空氣過濾器和免疫哨兵,它能透過鼻毛、黏膜纖毛與一氧化氮來過濾或殺滅空氣中的灰塵、花粉、PM2.5 等過敏原和病原體,甚至有著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菌效果,是呼吸道天然的殺菌劑。然而,口呼吸會直接繞過這些防線,導致大量未經淨化的空氣直達咽喉和氣管,長期下來,咽喉淋巴組織如扁桃體、腺樣體容易因持續受到刺激而腫大肥厚。有調查顯示,口呼吸兒童中高達 67% 至少有一個淋巴組織肥大,這代表著長期口呼吸會使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可能誘發免疫失衡,加重異位性皮膚炎。
從科學機轉分析來看,慢性口呼吸可能改變體內的免疫反應方向,鼻腔吸入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產生較為溫和的 IgA 黏膜免疫反應;但若過敏原從口腔進入,則更容易激發強烈的 IgE 過敏反應,簡單來說就是「鼻子負責的免疫偏向較為緩和耐受,而嘴巴闖進來的敵人更容易激發過敏體質」。
此外,口呼吸使咽喉乾燥,這會破壞黏膜屏障,讓細菌更容易入侵並引發慢性發炎。日本學者 Satoh 等人指出,慢性牙周或扁桃體發炎產生的細菌-免疫複合物與超抗原,可能透過刺激皮膚的 Toll 樣受體等途徑,誘發或加重皮膚的免疫發炎。馬醫師指出,口呼吸等於是打開城門讓過敏原和細菌長驅直入,讓免疫系統長期處於緊繃對抗的狀態,皮膚作為免疫的「最後戰場」,自然就容易烽火連天。
✎知識補充站: 「IgE 、 IgA、Toll 樣受體」是什麼?
- IgE:可以想像成「比較暴躁」的過敏衛兵,當它遇到花粉、塵蟎等過敏原時,會馬上發出警報,引起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癢等激烈的過敏反應。它主要負責處理過敏和寄生蟲問題。
- IgA:則可以想像成「比較溫和」的過敏衛兵,駐守在我們的黏膜表面,像是在鼻子、嘴巴、腸道等地方。它的工作是默默地攔截和排除細菌、病毒,形成一層保護網,避免這些敵人入侵,讓身體保持平靜,不容易產生發炎或過敏。
- Toll 樣受體:像是免疫細胞的「雷達」,負責偵測病菌並觸發防禦警報,一旦偵測到敵人,就會立即啟動免疫系統的警報,引起發炎反應來清除威脅。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 3|腸道菌相與全身發炎
現代醫學發現,「腸道菌叢失衡」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推手,而口呼吸可能透過影響「口-腸軸線」來使過敏情況更加嚴重。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顯示,口呼吸兒童的口鼻咽菌叢多樣性顯著增加,並富含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這些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能透過吞嚥進入腸道,破壞腸道菌群平衡並引發輕微發炎,進而影響全身免疫調節,使皮膚的過敏發炎更難以平息。
此外,口呼吸因為容易打鼾、缺氧,常伴隨睡眠品質不佳與心理壓力增加,也會直接干擾腸道菌叢,影響腸道蠕動和分泌,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滋長;而腸漏(leaky gut)與全身慢性發炎也與壓力和睡眠障礙相關,形成「口呼吸 → 睡眠不佳/壓力增加 → 腸道菌相失衡 → 免疫失調 → 皮膚發炎」的鏈條。這也解釋了為何功能醫學強調透過特定的益生菌菌株來改善腸道健康,能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顯示口呼吸對腸道菌相的影響,可能正是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隱藏原因。
✎知識補充站: 「腸漏」是什麼?
- 腸漏:指的是腸道通透性增加,就像腸壁的「城牆」出現縫隙,讓原本不該進入血液的細菌和毒素滲入體內,引起發炎反應。
➤參考資料:哈佛大學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 4|睡眠品質與夜間惡循環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因夜間瘙癢而失眠,睡不好又讓皮膚狀況更糟,而口呼吸會進一步加劇這個惡性循環,因為口呼吸容易導致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讓睡眠變得片段化。臺灣一項發表於 2014 年的大規模回溯性世代研究,結果顯示 OSA 患者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更高,這表示口呼吸造成的睡眠問題是惡化皮膚狀況的重要因素。
至於「為何睡眠品質不好會影響皮膚?」馬醫師指出,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聽過「美容覺」的重要性: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間,皮膚也不例外!若睡眠品質差,皮膚的修復和發炎消退都會大打折扣,加上睡眠不足會提高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進而加劇免疫失衡。這種「瘙癢 → 睡不好 → 免疫失衡 → 更瘙癢」的噩夢循環,對同時有異位性皮膚炎和口呼吸的人來說是雙重打擊。因此,透過改善口呼吸習慣來提升睡眠品質,能有效切斷這個循環,幫助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原因 5|自律神經平衡與身心影響
自律神經包含掌管緊急反應的「交感神經」和促進休息修復的「副交感神經」,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表現為交感神經過度活躍,而副交感神經不足,這使他們對瘙癢和抓撓的反應更為劇烈。心理壓力容易加劇濕疹症狀,壓力一大,濕疹就容易發作或變嚴重,因為壓力會讓身體神經緊繃,釋放出發炎物質。
呼吸方式跟自律神經又有什麼關聯?醫師指出,呼吸方式對自律神經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深度而緩慢的鼻腹式呼吸能刺激迷走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幫助身心放鬆;反之,快速淺表的口呼吸會持續刺激交感神經,讓身體處於「戰鬥或逃跑」的警戒狀態。長期口呼吸會使交感神經系統習慣性亢奮,可能導致體內發炎因子居高不下,使異位性皮膚炎的慢性發炎更難以平息。因此,透過呼吸訓練如「Buteyko 呼吸法」來調節自律神經,是改善皮膚癒合和舒緩瘙癢的有效方法之一。
✎知識補充站:什麼是「迷走神經」?「Buteyko 呼吸法」怎麼做?
- 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就像一條從大腦延伸到消化道的大通道,它是身體「休息與消化」的總指揮,負責協調心跳、呼吸和消化等無法自主控制的功能,幫助我們在壓力後恢復平靜。
- Buteyko 呼吸法:減量呼吸法是用鼻子吸氣 5 秒後,再用鼻子呼氣 5 秒 ,吐氣後屏氣 5 至 10 秒,重複循環。
➤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
為何會「口呼吸」?4 大常見原因及危害:馬臉、暴牙
你有沒有察覺到,自己或孩子在放鬆的情況或睡眠時,會微張著嘴巴呢?這就是「口呼吸」的典型症狀!在醫學上,持續超過 6 個月以嘴巴或口鼻並用的方式呼吸,就可以稱為口呼吸。「口呼吸一樣可以呼吸,為什麼不可以?」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口呼吸對健康的影響非常深遠,我們先從用鼻子呼吸有哪些好處看起:
- 過濾雜質與病菌:鼻毛與鼻腔黏膜纖毛能攔截灰塵、花粉、細菌等,減少有害物質進入肺部。
- 加溫吸入空氣:讓冷空氣在進入下呼吸道前變得溫暖,避免刺激氣管與肺部。
- 加濕吸入空氣:維持呼吸道濕潤,降低乾燥引起的不適與感染風險。
- 天然防護系統:形成第一道免疫防線,幫助減少過敏與呼吸道疾病的機會。
簡單來說,鼻子呼吸可以幫我們過濾掉很多髒污、有害物質,也等於是多一道健康防線。反之,若用口呼吸會發生什麼事?如前述,口呼吸等同是直接將未經處理的空氣灌入肺部,長期下來自然會對呼吸道甚至全身造成影響。那麼究竟口呼吸的習慣是怎麼來的呢?馬醫師幫我們歸納出 4 大常見原因:
- 鼻腔阻塞:當鼻子「不通氣」時,身體只好另尋出路。例如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中膈彎曲、鼻息肉、腺樣體肥大或扁桃腺腫大等。
- 戒不掉的「慣性」:有些患者即使起初造成鼻塞的原因消失了,但大腦和肌肉已經記住了口呼吸的路徑,導致這個習慣被延續下來。
- 心理壓力:當我們緊張焦慮時,交感神經會被啟動,呼吸不自覺變得淺而快,此時就容易張口喘氣,壓力大的現代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慢性口呼吸族群」。
- 兒童期不良習慣:長期使用奶嘴、吸吮手指,或是口腔周圍的肌肉張力不足,都可能讓孩子的嘴巴習慣性地打開。
✈延伸閱讀:鼻呼吸的重要性 ! 你用鼻子還是嘴巴呼吸?
口呼吸對兒童嚴重影響:「馬臉、暴牙」臉型改變
家裡有孩子的爸媽要警覺,「口呼吸」對小朋友的影響深遠,千萬別不當一回事!孩子若長期張口,舌頭便無法正常頂住上顎,缺乏刺激會導致上顎發育狹窄、牙弓變形,久而久之很可能出現「長臉」、「暴牙」等臉型變化。如果現在才注意到小孩子有口呼吸的狀況,也不要太緊張,臨床上有許多小朋友在接受矯正,並調整回鼻呼吸後,臉型都有顯著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禁忌總整理!3 大飲食建議一次看懂
醫學界普遍認為,並沒有適用於所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共通飲食清單。這跟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一樣,飲食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關係同樣非常複雜,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嚴格的飲食限制。不過,約有 40% 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嬰兒及幼兒會合併有食物過敏,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小麥、大豆、魚和貝類。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建議 1|去過敏原飲食(Elimination Diet)
先暫時完全避開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食物,觀察症狀是否改善,再逐一重新引入這些食物,找出對哪個食物有不良反應。國外權威機構如美國、歐洲皮膚病學會皆不建議在沒有醫師指示下,隨意自行排除多種食物,尤其是兒童,因為過度限制飲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甚至增加未來對該食物產生嚴重過敏的風險。若懷疑某種食物是過敏原,應在醫師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食物挑戰測試」來確認,再決定是否排除。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建議 2|減少發炎食物
許多專家建議採取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飲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飲食,並減少攝取加工食品、高糖食物如含糖飲料、甜點等。應增加富含抗發炎成分的食物,例如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以及抗氧化物如莓果、綠茶等。
異位性皮膚炎飲食建議 3|攝取益生菌與維生素
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嬰幼兒時期就存在腸道益生菌不足、壞菌叢生的情況,這會影響免疫耐受力。功能醫學特別強調「腸道-皮膚軸」的重要性,認為腸道菌叢失衡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推手。研究發現,補充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能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例如皮膚炎指數 SCORAD 下降),這印證了全身性的菌群平衡對皮膚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配合皮膚科治療的同時,可考慮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 D 等抗發炎營養素,從內而外調理體質。
✎知識補充站|皮膚炎指數 SCORAD 是什麼?
你可以把 SCORAD 想成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分數」,這個分數會把皮膚的紅疹範圍、發炎程度如紅腫、抓痕等以及患者的癢感和睡眠品質都納入計算。因此「SCORAD 下降」就代表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變好了!
➤參考資料:美國皮膚病學會、EuroGuiDerm、美國國家濕疹協會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根治?從藥膏、乳液到輔助療法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起來令人難受,「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根治?」成為許多患者經常提出的問題,然而更實務的概念是去思考「如何有效控制」與「如何與之和平共存」,由綜合性的觀點來面對異位性皮膚炎,比單純擦異位性皮膚炎藥膏或乳液更實際且有效。醫師建議,除了找出原因改善鼻部問題外,也要檢視居家環境,打造適合鼻呼吸的環境,並在專業牙科醫師協助及中醫輔助治療下,耐心調整,才能讓身體逐步回到正軌!以下是馬醫師提供的 7 個實務建議:
- 先處理鼻部問題,恢復通暢呼吸:若你或孩子長期有鼻塞、流鼻水等困擾,應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與及治療。常見的處理方式包含藥物,如鼻用類固醇、抗組織胺、減充血劑等,或免疫治療,必要時也可能需進行手術,例如腺樣體或扁桃體切除、鼻中隔矯正術。暢通鼻道才能真正養成並維持鼻呼吸的好習慣。
- 打造鼻呼吸友善環境: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濕度保持在 50% 至 60%,並減少塵蟎與黴菌滋生,可搭配空氣清淨機、除溼機或加溼器,並避免二手菸刺激鼻黏膜。小朋友睡覺時讓他們側睡,能減少舌頭後墜造成的氣道阻力,以降低口呼吸發生的機會。
- 鼻呼吸訓練:每天安排時間練習鼻呼吸,例如 Buteyko 減量呼吸法,作法是「鼻子吸氣 5 秒 後,再用鼻子呼氣 5 秒 ,吐氣後屏氣 5 至 10 秒,重複循環」,初學者剛開始可以從每天 5 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時間。這邊馬醫師也教大家一個小秘訣,「舌尖頂住上顎、閉口用鼻子緩慢呼吸」,能幫助保持正確舌位,並增加鼻呼吸覺察。白天若發現自己張口,可立即改用鼻吸。許多運動員甚至會用「小片膠帶」輕貼嘴唇練鼻呼吸,但大家別自己在家試,這必須在專業指導下才能操作,也要避免在劇烈運動或鼻塞時嘗試。
- 舌肌與口肌訓練:可向口肌功能治療師或牙科醫師評估舌頭與口腔周圍肌肉狀況,若舌繫帶過短影響上抬,需先處理。治療師會安排舌頭體操與唇肌練習,例如舌尖頂上顎不同位置做按壓,或用嘴唇夾紙讓他人輕拉,訓練閉口力量等。這些練習可增強舌頭在上顎的張力,讓嘴巴自然閉合。對兒童而言,更是牙齒矯正的重要一環,可至具肌功能矯正專長的牙醫診所諮詢。馬醫師強調「舌頭是最好的矯正器」,當舌頭功能正常,鼻呼吸自然也水到渠成!
- 維持良好姿勢與習慣:平時站或坐時避免含胸、頭往前探,因為頭部前傾會造成下巴後縮、增加張口機率。可在辦公桌貼便利貼提醒自己「嘴巴閉上、舌頂上顎」,養成正確姿勢與鼻呼吸習慣。對孩子而言,應避免長時間用奶嘴或吸吮手指,這會影響正常的口鼻呼吸模式。建議寶寶戒奶嘴後,家長可以透過「聞香猜食物」等遊戲,讓孩子主動使用鼻子,培養良好呼吸方式。
- 內外並行調整體質:內外並行調整體質:在配合皮膚科治療的同時,可考慮中醫調理,例如透過中藥茶飲改善過敏體質,或功能醫學建議的營養補充,如益生菌、魚油、維生素 D 等抗發炎營養素,內外兼顧才能事半功倍。有些患者在改善口呼吸的同時,配合益生菌調理腸胃、規律運動排汗,皮膚明顯好轉,顯示多重因素相互加成的效果。
- 信心與耐心並行:改掉口呼吸是長期的生活習慣調整,不能急也不需要氣餒。可以先從小目標做起,例如「下週開始,每週至少 4 晚睡前貼紙膠帶練鼻呼吸」,逐步養成習慣。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甚至全家一起挑戰白天全程鼻呼吸,給孩子一個「鼻呼吸小勇士」的稱號,增添趣味與成就感。最重要的是,相信改變會帶來好處,耐心等待身體的正向反饋,馬醫師點出「畢竟壞習慣花了多年養成,恢復正軌也需要時間」。
結尾:從根源告別「口呼吸」,輔助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口呼吸、異位性皮 膚炎和腸道健康等問題,往往看似獨立,實際卻是環環相扣的,簡單的「呼吸方式」也可能觸發全身的連鎖反應。如果你或孩子已長期有口呼吸的狀況並深感困擾,建議尋求專業評估,找出問題根源,【大安.新店丰采美學牙醫診所】就設有【睡眠呼吸特別門診】,能透過舌肌功能檢測,提供專業的舌頭肌力和口腔習慣評估。或許只要一個微小的改變,就能幫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
- 本文為【丰采美學牙醫診所】贊助合作內容,經由專業醫師審稿,內容僅供健康參考,實際用藥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參考文獻:
- Yamaguchi H, et al. (2015). Association between Mouth Breathing and Atopic Dermatitis in Japanese Children 2–6 years Old: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PLoS ONE, 10(4): e0125916
- Lee D-W, et al. (2021). Influence of mouth breathing on atopic dermatitis risk and oral health in children: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J Dent Sci, 16(1): 178–185
- Oliveira AT, et al. (2018). Oral Aspects Identified in 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Open Dent J, 12: 424–430
- Tien K-J, et al. (2014).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the Risk of Atopic Dermatitis: A Population-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PLoS ONE, 9(2): e89656
- Park HJ, et al. (2021). Dental Caries in Adul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Korea. Ann Dermatol, 33(2): 154–162
- Kara Fitzgerald Podcast (2024). Addressing the Gut-Skin Axis: Advanced Strategies for Skin Health – Interview with Dr. Valerie Gershenhorn
- Mornington Chinese Medicine (2019). The Skin: aka The Third Lung – Andrea Murphy, R.Ac.
Buteyko Breathing Clinic (2020). Guidelines for Relief from Eczema and Psoriasis
Au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