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安眠藥恐失智?醫曝可怕後遺症,教你2步驟安全戒安眠藥!

長期吃安眠藥真的沒問題嗎?根據健保署統計,安眠藥處方量約為 4 億 7734 萬顆,若以每顆安眠藥厚度約 0.2 公分計算,總量疊起來的高度等於 1879 棟台北 101 大樓,數量驚人,高居亞洲第一;同年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統計的「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更顯示,全台約有 654 萬人睡不好,也就是有高達 40.9% 的人都睡眠出問題!睡眠障礙儼然成為「國病」,有許多人覺得「睡不著就是吃安眠藥」,甚至越吃越多直到吃了也沒效;實際上近年國內有多位權威醫師都呼籲民眾,「吃安眠藥治標不治本」,應該找出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根治問題。
本篇我們就替你整理出安眠藥如何影響你的大腦,告訴你長期吃安眠藥的下場、吃太多安眠藥恐會有哪些後遺症或副作用,萬一真的已經長期依賴安眠藥(Sleeping pill dependency),但看新聞發現這樣對身體很不好,想懸崖勒馬又該怎麼戒除,這篇通通幫你一次解答!讓你更清楚該怎麼保護自己、重新擁抱健康的睡眠品質!
精華大綱
- 安眠藥怎麼運作的?原來是讓大腦「安靜下來」的開關!
1-1.GABA 是什麼?大腦的「天然鎮定劑」!
1-2.安眠藥跟 GABA 有什麼關聯?把效果「放大再放大」!- 吃安眠藥 6 大原則一次看!勿當「助眠糖果」!
- 長期吃安眠藥副作用超慘!恐「傷腦、害命」越睡越累!
3-1.苯二氮平類
3-2.非苯二氮平類
3-3.長期服用安眠藥副作用懶人包- 安眠藥的代謝時間與影響
4-1.半衰期(Half-life)是什麼- 長期吃安眠藥會「憂鬱症」?醫師打臉:並不會!
- 安眠藥怎麼戒?「安全減量」不怕後遺症找上門!
6-1.戒安眠藥有後遺症?「停藥過快」才會發生!
6-2.戒安眠藥安全減量第一步:「不硬戒」要慢慢來!
6-3.戒安眠藥安全減量第二步:讓大腦「重新學會睡覺」!- 長期吃安眠藥常見 5 大 Q&A!
- 總結:吃安眠藥治標不治本!醫籲:小心錯過真正該治的「睡眠呼吸問題」!
安眠藥怎麼運作的?原來是讓大腦「安靜下來」的開關!
為什麼安眠藥吃了就會想睡?難道是在「強迫你睡著」?其實並不是這樣!它的真正功能是幫助大腦冷靜下來,降低雜念與神經的活躍程度。而這一切的主角,就是一種叫做 GABA(γ-胺基丁酸) 的神經傳導物質。
GABA 是什麼?大腦的「天然鎮定劑」!
在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中,GABA 就像一位負責「安靜」的老師,當白天的壓力、焦慮讓大腦過度活躍時,GABA 會幫忙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讓人放鬆、心跳變慢,進而產生睡意。簡單來說,GABA 就是幫我們從「開車狀態」切換到「準備睡覺的模式」。
安眠藥跟 GABA 有什麼關聯?把效果「放大再放大」!
安眠藥的核心作用,就是強化 GABA 的力量。像是常見的:
-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s):如克癲平/利福全、贊安諾、悠樂丁等
- 非苯二氮平類(non-BZDs):如史蒂諾斯、宜眠安等
這些藥會讓 GABA 更容易打開它的「鎮靜開關」,可以想像 GABA 原本只是輕輕敲門提醒大腦「該休息了」,但有了安眠藥的幫助,就像是把這個訊號用擴音器大聲廣播給整個大腦聽——「現在!馬上!放鬆!」讓神經訊號不再亂跑,腦袋也漸漸安靜下來,你也因此更容易入睡。
雖然這種「放大力道」的方式效果很快,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類安眠藥,都是用外力讓大腦放鬆,所以長期使用下來,身體可能會越來越依賴這種幫助,自己反而更難自然入睡。
吃安眠藥 6 大原則一次看!勿當「助眠糖果」!
雖然安眠藥能幫助入睡,但它不是「一顆解決一切」的萬靈丹。用得對,能幫你度過短暫的失眠期;用錯了,可能讓你白天昏昏沉沉、甚至越吃越睡不著。以下是服用安眠藥時一定要遵守的 6 大原則:
- 一定要經醫師評估
不要自行購買或長期服用安眠藥!安眠藥不該當成「助眠糖果」自己亂吃。失眠可能是壓力、焦慮、憂鬱或身體疾病的警訊,應由醫師診斷後決定是否開立、怎麼吃。
- 用最低有效劑量、最短時間
原則上安眠藥只建議「連續使用不宜超過 4 週;必要時需每 4 週重新評估」這樣的短期使用,用最少的劑量來達到效果。長期依賴會讓身體適應、效果變差,甚至難以自然入睡。
- 睡前 30 分鐘服用
當服用安眠藥後,請保持思緒沉靜,並準備入睡。安眠藥起效通常很快,吃完後不建議滑手機、打掃或追劇,否則可能導致「行為異常模式」,如夢遊、進行活動卻完全沒有記憶。安全使用,才能真正幫助你恢復良好睡眠。
- 停藥要慢慢減量
長期服用安眠藥會讓身體產生依賴,若突然停藥,可能出現戒斷症狀:焦慮、手抖、失眠更嚴重。應該由醫師安排「漸進式減量停藥」計畫。
- 從根本改善睡眠問題
想要真正改善睡眠,光靠吃安眠藥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你經常打鼾、夜間呼吸中止,或是早上醒來感覺疲倦,這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的徵兆。這種情況需要專業的診斷與治療,而非僅依賴藥物。此外,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認知行為治療(CBT-I)也能提供幫助。若你有睡眠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進行全面的評估與治療。透過綜合的方式,你可以從根本改善睡眠,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 特殊族群需特別注意
對於老年人、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使用上宜更謹慎,尋求專業建議調整劑量。服藥期間避免與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合用,以免加重副作用。
長期吃安眠藥副作用超慘!恐「傷腦、害命」越睡越累!
安眠藥主要分成兩大類,「苯二氮平類」及「非苯二氮平類」,雖然它們的主要功能都是幫助入睡,但在使用方式、副作用、依賴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苯二氮平類
- 藥效持續時間:一般為短至中等時間,約 6 至 20 小時。
- 依賴風險: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藥物依賴,甚至出現戒斷症狀。
- 適用情況:短效型適合入睡困難型失眠,較不會影響隔天精神狀況。長效型適合早醒或是睡眠易中斷者,但須留意對白天生活的影響。
- 常見副作用:
- 白天嗜睡:可能導致白天感到昏昏欲睡,影響日常活動。
- 記憶力減退:可能影響新記憶的形成,特別是在服藥後。
-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影響專注力,增加事故風險。
- 協調性差:可能導致走路不穩,增加跌倒風險。
- 情緒波動:可能引起焦慮、抑鬱或攻擊性行為。
- 長期使用風險:
- 依賴性: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藥物依賴,停藥時可能出現戒斷症狀。
- 認知功能下降:可能影響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長期服用與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風險上升有關。研究指出,苯二氮平類藥物會干擾大腦神經傳導與神經可塑性,長期使用者出現認知退化與失智的比例顯著高於未使用者。
- 加劇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發現,對於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患者,在使用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應該更加謹慎,它會放鬆喉部肌肉,導致上呼吸道塌陷而增加阻塞的風險,並減少睡眠中覺醒反應,導致缺氧時的呼吸反射更難啟動,儘管苯二氮平類藥物可以減少睡眠片段化,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加重呼吸中止,使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打呼現象更加嚴重。
這種狀況會使夜間呼吸中斷次數增加,進一步惡化睡眠品質,甚至提升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猝死風險。對於已有睡眠呼吸障礙的人而言,使用這類藥物需格外謹慎,建議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
- 與酒精或其他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增加過量風險,導致呼吸抑制等嚴重後果。
非苯二氮平類
- 藥效持續時間:一般為短時間,約 2 至 6 小時。
- 依賴風險:相對較低,但仍需注意使用習慣。
- 適用情況:作用快、半衰期短、可快速誘導睡眠,適合入睡困難或夜間覺醒(早醒型)的情況。
- 常見副作用:
- 白天嗜睡:可能導致白天感到昏昏欲睡,影響日常活動。
- 頭痛、噁心、頭暈:可能引起輕微的不適。
- 記憶模糊:可能影響短期記憶,特別是在服藥後。
- 異常夢境:可能引起夢境異常,影響睡眠品質。
- 長期使用風險:
- 依賴性: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藥物依賴,停藥時可能出現戒斷症狀。
- 睡眠異常:可能引起夜間行為異常,如夢遊等。
- 加重睡眠障礙:儘管非苯二氮平類對呼吸中止的影響較小,但仍有報告指出,部分個案可能出現睡眠結構被打亂、覺醒頻率增加等問題。
長期服用安眠藥副作用懶人包
分類 |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
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 |
藥效持續時間 |
短至長效(約 6~20 小時) |
短效(約 2~6 小時) |
依賴風險 |
高:容易產生藥物依賴,停藥會出現戒斷症狀 |
中等偏低:風險較低,但仍需注意習慣性使用 |
適用情況 |
- 短效型適合入睡困難型失眠 - 長效型適合早醒或是睡眠易中斷者 |
入睡困難、夜間容易醒的狀況 |
常見副作用 |
- 白天嗜睡 - 記憶力減退 - 注意力不集中 - 協調性差 - 情緒波動 |
- 白天嗜睡 - 頭痛、噁心、頭暈 - 記憶模糊 - 異常夢境 |
長期使用風險 |
- 藥物依賴與戒斷症狀 - 認知功能下降,失智症風險增加 - 加劇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猝死風險 - 與酒精/藥物交互作用風險高 |
- 較低依賴性,仍有風險 - 可能影響睡眠結構,增加夜間異常行為 - 潛在干擾呼吸與睡眠品質,影響整體睡眠健康 |
參考資料:psychdb、Mind、Verywell Mind
安眠藥的代謝時間與影響
服用安眠藥後,藥效不會馬上消失,而是會根據「代謝時間」,也就是半衰期(Half-life)慢慢在體內分解。代謝時間長短,會影響你第二天起床時的精神狀態、專注力,甚至可能增加跌倒或開車風險!
半衰期(Half-life)是什麼
簡單說,半衰期就是你身體把藥物「代謝掉一半」所需的時間。如果藥物半衰期很長,它在你睡醒後仍可能留在體內,導致白天昏沉、反應變慢。
苯二氮平類安眠藥
苯二氮平類(BZD)安眠藥可分為短效、中效以及長效型:
- 短效型(半衰期約 2.4 小時)
起效快,適合入睡困難者,但藥效消退快,可能導致夜間醒來。使用時需注意可能出現夢遊或失憶等行為異常,因為藥效消退前身體可能仍在活動而意識不清。
- 代表藥物:導美睡(Dormicum)、酣樂欣(Halcion)、戀多眠(Lendormin)等
- 中效型(半衰期約 8 至 24 小時)
可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易醒者,但因藥物在體內累積,可能導致隔日嗜睡、認知功能下降及跌倒風險,尤其是老年人。- 代表藥物:悠樂丁(Eurodin)
- 長效型(半衰期超過 24 小時)
可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易醒者,但因藥物在體內累積,可能導致隔日嗜睡、認知功能下降及跌倒風險,尤其是老年人。
- 代表藥物:當眠多(Dalmadorm)
非苯二氮平類
非苯二氮平類(non-BZD)安眠藥多為短效藥物,半衰期約 1 至 6 小時。起效快,通常不會像苯二氮平類那樣明顯改變深層睡眠,因此對睡眠品質影響較小,但仍可能引起夢遊、失憶等複雜睡眠行為。
- 代表藥物:Zolpidem tartrate、Zopiclone 等
類型 |
藥效持續時間 |
半衰期 |
特性與適用情況 |
常見副作用與風險 |
|
苯二氮平類 |
短效型 |
約 2–4 小時 |
Dormicum:1.5–2 小時(口服)/2.4 小時(靜脈) Halcion:1.5–5.5 小時 |
- 起效快,適合「入睡困難」者 - 藥效消退快,可能半夜醒來 |
- 可能影響白天精神狀況,昏睡、警覺性降低、意識混亂、疲倦、暈眩、肌肉無力等 |
中效型 |
約 6–12 小時 |
Eurodin:12–17 小時 Ativan:10–20 小時 |
- 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淺眠、易醒」者 |
- 白天嗜睡 - 認知下降 - 跌倒風險 |
|
長效型 |
超過 12 小時 |
Dalmadorm:20–100 小時 |
- 同為「延長睡眠」用途,但體內殘留時間更久 |
- 白天更易昏沉 - 認知功能更易受影響 - 增加長者跌倒風險 |
|
非苯二氮平類 |
約 2–6 小時 |
Zolpidem:1.4–4.5 小時 Zopiclone:3.5–6.5 小時 |
- 多為短效型 - 起效快、幫助快速入睡 - 干擾睡眠結構較少 |
- 仍可能出現夢遊、短暫記憶缺失等睡眠行為異常 |
參考資料:哈佛健康雜誌
長期吃安眠藥會「憂鬱症」?醫師打臉:並不會!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吃安眠藥會讓你變得憂鬱!」但這真的是事實嗎?其實,這只是流言蜚語!根據多項國際研究,安眠藥本身並不會引發憂鬱症,反而是長期失眠這個問題,才更容易導致情緒低落!
別搞錯重點!憂鬱的關鍵在「失眠」本身!
有研究報告指出,長期失眠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2.27 倍 ,且失眠不僅是憂鬱症的常見症狀,還可能是憂鬱症的前兆,但這並不代表安眠藥是罪魁禍首!事實上,目前證據顯示藥物本身不是主要因子,但若與慢性失眠、共病精神疾病並行,憂鬱風險會增加。我們來看看吃安眠藥的幾種狀況:
- 短期壓力引起的失眠:例如考試、工作壓力等,可能導致暫時性的睡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安眠藥可以作為短期解決方法,幫助恢復正常作息。
- 長期的慢性失眠:慢性失眠往往不只是單純「睡不著」,背後其實可能藏著其他睡眠障礙或精神健康問題。例如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等睡眠疾病,會讓人晚上不停醒來,導致睡眠品質變差;另外,憂鬱症、焦慮症甚至躁鬱症等心理疾病,也常常讓大腦「關不掉」,導致翻來覆去睡不好。
參考資料:JBI Evidence Synthesis、台灣精神醫學會
安眠藥怎麼戒?「安全減量」不怕後遺症找上門!
很多人吃安眠藥吃到怕,甚至會想:「我是不是要吃一輩子啊?」別擔心,其實安眠藥不是毒品,只要方法對,是可以減藥、甚至停掉的!
戒安眠藥有後遺症?「停藥過快」才會發生!
戒安眠藥,有時就像是一場「睡眠與覺醒的冒險」。原本靠藥物入睡的你,突然少了這個幫手,大腦和身體自然會鬧點小脾氣,這些變化,其實就是所謂的戒安眠藥後遺症!以下是最常見的症狀,別擔心,我們也會告訴你怎麼安全度過!
- 反彈性失眠(Rebound Insomnia):簡單來說就是原本靠藥物入睡,結果一停藥不但沒睡好,反而更難睡!這種情況常常在停藥後的前幾天出現,像是失眠「反撲」了一樣。但別太緊張,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通常撐過一段時間、讓身體重新找回自己的節奏,就能慢慢睡得回來。
- 焦慮、煩躁、情緒波動:安眠藥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一旦停下來,大腦可能一時找不到平衡點,導致情緒小劇場上演。
- 心悸、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經亢奮:身體像開了無限能量模式,整個人處在高度警戒中,這就是自律神經在適應「沒藥輔助」的過程。
- 頭痛、噁心、肌肉痠痛:這些生理不適就像感冒一樣,也常出現在戒藥初期。
戒安眠藥安全減量第一步:「不硬戒」要慢慢來!
千萬不要今天說不吃就不吃,這樣不但會失眠反撲,還可能焦慮爆表!正確方式是「漸進式減量停藥」,在醫師指導下,一點一點慢慢減,讓身體慢慢適應。根據醫師建議,最正確的方式是每 1 至 2 週減少 10% 至 25%,避免突然停藥引起反彈性失眠或戒斷症狀。
戒安眠藥安全減量第二步:讓大腦「重新學會睡覺」!
第二步就要靠「CBT-I 認知行為」治療!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學術,但它其實就是教你如何建立健康睡眠習慣、轉念你的「睡不著焦慮」,不靠藥也能睡得著。然而,在你準備練習「好好睡覺」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失眠的真正原因!不是每個人睡不著都是單純「壓力大」或者是「老了本來就這樣」——大部分長期失眠者跟這兩這根本無關,而是因為他們睡覺時大腦和呼吸道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導致患者長期依賴安眠藥的睡眠疾病是:
- 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雙重睡眠障礙(COMISA): COMISA(全名為「共病性失眠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患者同時兼具失眠症與 OSA 兩種睡眠障礙,這種雙重睡眠障礙非常常見於 50 歲以上失眠的人,特別是亞洲女性:大約有 30–50 %的 失眠者做睡眠檢測後可發現她們同時合併有 OSA。與單一疾病相比,COMISA 患者的睡眠品質更差,夜間長時間覺醒、睡眠效率降低,且日間功能障礙、情緒與身心健康風險均更高,治療難度也顯著增加,往往需要同時介入 CBTi(認知行為治療)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整合治療策略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 COMISA 知識補充站: 常常睡不好又打呼?究竟是失眠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當心是COMISA在作怪!
- COMISA 知識補充站: 常常睡不好又打呼?究竟是失眠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當心是COMISA在作怪!
COMISA 的成因屬於多因子、雙向交互的病理機制,主要來自於 「OSA 促成失眠+失眠加重 COMISA」的重複惡性循環:亞洲女性體格嬌小,呼吸道天生就比較狹窄,容易導致夜間反覆的呼吸道阻塞造成「間歇性缺氧(intermittant hypoxia)+大腦皮質喚醒(aoursal)」,將患者不斷地從深度睡眠拉回到淺眠,漸漸變成入睡與維持深度睡眠都很困難;同時,呼吸中止引發的焦慮與警覺性增高,也加劇了失眠症狀。失眠所導致的「高覺醒閾值(low arousal threshold) +「通氣控制不穩定」(high loop gain)」,使得夜間對於細微的呼吸道狹窄造成的氣流阻力更易發生大腦喚醒,並且造成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氧氣變化過度地敏感。於是乎一個難以被打斷的惡性循環於是生成。
- 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腿一直動、身體不自主抽動,睡得超不安穩。
- 合併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大腦想太多、關不掉,晚上當然難以入睡!
✈延伸閱讀:什麼是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
所以在正式練習 CBT-I 前,不妨先和醫師聊聊,甚至做個睡眠檢查,搞清楚真正的睡眠問題在哪裡,治標也要治本!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誤把睡眠呼吸中止症當失眠?
✈馬上閱讀下一篇: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共病症:你是失眠還是呼吸中止症?
步驟 |
重點 |
說明 |
第一步 |
不硬戒,慢慢減 |
在醫師指導下,每 1~2 週減少 10~25%,避免反彈性失眠或戒斷。 |
第二步 |
用 CBT-I 重建睡眠習慣 |
認知行為治療可改善失眠,不靠藥也能睡。 |
檢查 |
搞懂失眠真正原因 |
有可能是: • 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雙重睡眠障礙(COMISA) • 不寧腿症候群 • 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 → 建議先做睡眠檢查,對症處理! |
長期吃安眠藥常見 5 大 Q&A!
Q1:長期服用安眠藥會怎樣?
A1: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會出現一連串後遺症,包括白天嗜睡、疲倦、頭暈、肌肉無力、記憶力減退、專注力下降、精神恍惚與情緒不穩等。此外,也會出現藥物耐受性與依賴性,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大腦功能、增加跌倒與事故風險,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Q2:長期吃安眠藥會失智嗎?
A2:有研究發現,長期吃某些安眠藥(特別是「苯二氮平類」)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比較高,多項大型世代研究顯示,苯二氮平類長期大量使用與失智風險升高相關。不過,這不代表吃了就一定會失智,而是吃太久、吃太多會讓風險上升。
原因可能是這些藥會干擾大腦的正常運作,像是記憶形成、睡眠品質,甚至可能影響大腦清除「毒素」的能力,時間久了,大腦功能可能會慢慢變差。所以建議安眠藥只短期使用,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定期讓醫師評估是否還需要繼續吃。因此,關於安眠藥是否引發失智問題,尚待前瞻性試驗確認因果。
✈延伸閱讀:驚!安眠藥濫用可能與失智有關?失眠必看的醫學真相
Q3:安眠藥吃多久算長期?
A3:醫學上普遍認為「連續使用超過 4 週」就屬於長期使用。實際上也要看藥物種類與個人情況,但基本原則是:安眠藥應短期使用,連續使用不宜超過 4 週;必要時需每 4 週重新評估,並視狀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延長。
Q4:安眠藥戒得掉嗎?
A4:可以戒掉,但不能「說停就停」!長期使用者若突然停藥,可能出現戒斷症狀,如焦慮、心悸、失眠反彈、出汗、噁心、甚至幻覺。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逐步減量」,以減少不適並安全脫離依賴。
Q5:安眠藥會傷腎嗎?
A5:一般來說,安眠藥不會直接傷害腎臟。但對於已有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一些安眠藥可能在體內代謝較慢,導致藥效延長或副作用放大,因此務必告知醫師,由其評估適合的藥物與劑量。
總結:吃安眠藥治標不治本!醫籲:小心錯過真正該治的「睡眠呼吸問題」!
如果你已經長期吃安眠藥,或是常常半夜靠它才能勉強入眠,其實背後可能藏著更大的問題——像是你根本有睡眠呼吸障礙,只是還沒發現!
很多人不知道,吃太多安眠藥後遺症不只讓人白天昏昏沉沉,更可能遮蔽了身體的真實症狀,像是失眠與睡眠呼吸中止雙重睡眠障礙(COMISA),這種雙重狀況光靠藥物是無法根治的,反而可能讓大腦缺氧的問題雪上加霜!
戒安眠藥後遺症也不是開玩笑,像是焦慮、失眠加劇、情緒起伏大、甚至幻覺、抽搐等情況,都是不少人親身體驗過的「地獄副本」。更重要的是,安眠藥過量後遺症甚至可能造成長期的認知功能損害,長期吃安眠藥恐增加失智風險,這可不是小道消息,醫學研究早就有指出了!睡不好不一定是心理問題,更不是老化的必然現象【大安·新店丰采美學牙醫診所】就專門處理睡眠呼吸障礙問題的【睡眠呼吸特別門診】!透過客製化的止鼾牙套與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你打開呼吸道與改變大腦覺醒閾值,還在和安眠藥苦苦糾纏嗎?也許,是時候換個方式「好好睡一覺」了。
- 本文為【丰采美學牙醫診所】贊助合作內容,經由專業醫師審稿,內容僅供健康參考,實際用藥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Author
